面对60年一遇的暴风雪,新疆北部牧区遭受严损,不过定居牧民大都安然无恙。在定居“利好”日渐深入人心后,今年,新疆将继续加大游牧民定居力度,再让2万户牧民完全告别游牧生活。
记者从自治区畜牧厅了解到,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新的牧民定居标准大大提高。针对过去牧民“人定畜不定”的状况,新疆计划通过建立3000万亩高标准准饲草料生产基地等方式,上定居牧民拥有充裕的生产资料,真正实现“房有人、窑有料、圈有畜”。
根据初步规划,自今年起的5年内,在国家支持下,新疆将投资15亿元以上,让3.3户牧民实现完全定居。其中,今年将力争实现2万户牧民定居。
截至去年底,新疆实现标准定居的牧民达到10.65万户,占牧民总数的38.6%。其中,去年借助国家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全区新建游牧民住房、棚圈1.2万户,利用退牧还草项目和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项目,建设人工草料地30万亩。 尽管今年遭遇暴雪侵袭,阿勒泰地区的定居牧民损失很小。据阿勒泰地委介绍,去年当地共投入资金5亿元,完成牧民标准化定居3200户,是近年来投入力度最大、定居牧民最多的一年。
千百年来,新疆牧民一直沿袭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年年随着大雪进退,举家辗转各季草场,每年跋涉几百公里,“羊追雪”、“雪赶羊”地周而复始,转场最路途最长可达1000多公里,生产力低下,生活艰辛而且缺乏基本的保障。
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今后,新疆将持续大规模投资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基地,让牧民“定得下来”、“富得起来”。新疆阿勒泰地委书记张汉东说,牧民定居不但要让牧民定得下来,还要富得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