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快餐2个小时qq_附近100元一小时_同城200带吹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哈巴河辉煌十一五系列报道:农牧业产业化助增收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16

    十一五期间,哈巴河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促进农牧民增收。

    萨尔塔木乡铁克吐尔玛斯村村民付龙山种地已有10来年,过去以种植油葵、大豆为主,收入不高。2010年,县委政府出台了马铃薯种植优惠措施,付龙山也试种了30亩,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付龙山每亩收益700元左右。今年春季,他与同村的一位农户合伙承包种植了200多亩马铃薯,并全部使用了节水滴灌技术。“现在,县委政府这几年扶持力度也非常好,而且和企业签了订单,销售我们也不发愁了,今年看这个洋芋长势也非常好,打3吨是没问题,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看着长势正旺的马铃薯,村民付龙山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怀。

    今年,哈巴河县马铃薯深加工企业与种植户签订了1.1万亩合同,年处理2.5万吨马铃薯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企业以0.7元/公斤的保护价收购马铃薯,县财政对种植户出售的马铃薯给予0.1元/公斤补助。按照付龙山的估计,马铃薯亩产3吨左右,每亩地的纯收入将达到1000元以上。

    据了解,哈巴河县通过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方式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全县订单农业已达到到22万亩,有效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发展特色养殖是哈巴河县增加百姓收入又一重大举措。加依勒玛乡切格斯加依勒玛村村民郑新慧从事家禽孵化已有20多年,最初由于经验不足、设备简陋,每年的收入不高。2005年,郑新慧买进一台先进的孵化器,仅在出售家禽幼苗上就为她带来近3万元的收入。2009年,郑新慧又投资买下村子里的獭兔养殖场,专门从事獭兔的皮毛及肉产品销售,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200只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只。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郑新慧在去年年初又着手组建了瑞翔养殖合作社,目前已在附近乡镇发展会员20名。为扶持郑新慧的养殖产业,加依勒玛乡政府也为她免费提供了12亩的养殖基地。如今,哈巴河县各乡镇及周边县市对郑新慧的家禽需求量日益增长,这也让郑新慧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了新打算。“今年春天,我把我们这个特色养殖场的家禽注册了一个商标:‘慧翔’商标。准备在秋天的时候把社员手里养的鸡、鸭、鹅收回来,然后进一套设备,把肉产品真空包装做起来。我这个厂子也慢慢的正规化、规模化。

    据了解,哈巴河县现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78个,拥有会员15210人,共带动农户771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0%。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已成为哈巴河县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效的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生产、管理和销售等难题,提高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专业合作社(协会)统一销售的农产品占全县农产品总量的80%以上,使专业合作社(协会)会员人均增收60元以上。

    十一五期间,哈巴河县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长足发展。康源淀粉厂、雅居床服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扩建,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加工生产。十一五期间,全县种植面积由28.5万亩增加到48万亩,粮食总产由4985万公斤增加到583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由18705万元增加到26326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由3660元提高到5587元。

信息来源:阿勒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