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4匹普氏野马种源马在位于吉木萨尔县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正式装箱,启程运往蒙古国。这是我国首次向外国输出种源。当日,在我国与接收方蒙古国相关部门的共同监督下,普氏野马被装箱运往阿勒泰塔克什肯口岸,准备今日出关。
国际野马种源交流是为了防止近亲繁殖、提高后代质量。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负责此次国际种源交流工作,挑选的4匹3—5岁的普氏野马与种源接受方蒙古国戈壁国家公园野马亲缘关系较远。
2011年3月,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与国际野马组织签订了种源供给协议,并初步拟定我国将向蒙古国戈壁国家公园输送4匹野马种公马。今年4月11日开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蒙古国农业食品部关于相互输出种用比赛用及过境马的兽医和卫生要求协定书”规定,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4匹出口野马进行了隔离检疫,5月11日隔离结束,检疫结果全部呈阴性,并于5月16日出具检疫合格动物卫生证书。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曹杰介绍说:“从1986年成立自治区野马繁殖饲养中心(后更名研究中心)以来,我区先后从英、德、美等国引进了24匹普氏野马,并实施‘野马还乡’计划,经历了适应性圈养、繁育扩群、半散放、野外阶段,取得了野马繁育、扩群、野放的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年底,中心共有记录在册的野马471余匹,至2011年12月,野马野外繁殖74匹,成活57匹,繁殖成活率70%以上。”
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吾拉孜别克说:“野马经历了6000万年的进化,被誉为‘活化石’,目前全世界不足1500匹。通过这次赠送野马活动,对于改善蒙野马的基因状况,维护其遗传多样性,改善小种群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群退化状况,促进种群优化,提高野马的繁殖率、成活率及抗病力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通过种源互换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野马组织之间的联系,为今后优化圈养和野放野马拓宽种源渠道。”
信息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