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快餐2个小时qq_附近100元一小时_同城200带吹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全疆天然草原7月份牧草长势监测情况通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28

    根据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及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有关要求,结合自治区畜牧厅《关于印发<新疆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牧草字【2012】2号)文件精神,为及时掌握全疆天然草原牧草长势情况,运用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我站会同各地州、县市草原站全面展开了天然草原牧草长势地面监测工作,并结合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关结果通报如下:

    一、气象条件       

    北疆大部分地区至6月下旬降水偏少或无有效降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进入7月后,有效降雨增多,旱情得到了缓解,气象条件对全疆牧草的生长较为有利,北疆等草原地区的旱情有所缓解。7月上旬,伊犁河谷、博州及南疆大部气温偏高,全疆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降水量北疆北部大部、伊犁河谷大部、克拉玛依、阿拉山口、莫索湾、玛纳斯、北塔山、乌鲁木齐及吐鲁番地区、阿拉尔、克州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全疆其余大部地区偏少。7月中旬,全疆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东疆及巴州大部气温偏高,全疆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低。7月下旬,北疆、东疆大部及巴州南部气温偏高,南疆其余大部地区偏低;降水量东疆大部、巴州北部、阿克苏地区大部、克州及喀什大部偏多,全疆其余大部地区偏少。

    二、植被长势分析

    全疆天然草原牧草植被总体长势正常偏好,但南北疆差异较大,南疆今年夏季雨水充沛,牧草生长旺盛,植被长势明显好于去年。北疆山区降水与去年变化不大,植被长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大部分地区平原区降水少,平原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植被盖度、草群高度均低于常年同期,但进入7月后旱情有所缓解,植被长势趋好。

从主要牧区看, 7月下旬,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博州、昌吉州平原区和前山植被长势明显差于去年同期,天然草原牧草平均高度7.6-31厘米,盖度9-35%,鲜草产量15.5-72公斤/亩,比去年降低28.5-41.3%;山区植被长势大部分与去年同期持平,准噶尔西部山地(和布克赛尔、吉木乃、精河)、北塔山(奇台、木垒)一带植被长势好于去年同期,天然草原牧草平均高度13.8-42.8厘米,盖度35-85%,鲜草产量75-545公斤/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5-25.8%。

    伊犁河谷山区(除新源—尼勒克)牧草植被长势持平或略差于去年同期。天然草原牧草平均高度10.5~78.7厘米、盖度、鲜草产量45.5~945.5公斤/亩,产量比去年同期平均降低了10~25%,新源和尼勒克县山区牧草植被长势与去年同期持平或略好;伊犁河谷平原区和前山植被长势明显差于去年同期,天然草原牧草平均高度5.5~35.2厘米,盖度15~90%,鲜草产量20.5~306.3公斤/亩,比去年减少20~40%左右;打草场产量降低了30%以上。

    东疆、南疆大部地区今年夏季雨水充沛,牧草生长旺盛,植被总体长势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哈密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州(除和静)等地区,天然草原牧草平均高度10-38厘米,盖度10-45%,鲜草产量35-350.4公斤/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0.8-44.8%。平原荒漠区差于去年同期,阿克苏地区、巴州和静县与上年持平。详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

    三、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效果初步评价

    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一年以来,全疆主要牧区大部分草原植被状况得到初步改善,特别是禁牧区和退牧还草项目区植被恢复状况更为突出。天然草原牧草平均高度、盖度、鲜草产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5.5-8厘米、5—10个百分点、20.5—350.5公斤/亩,平均盖度、高度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8%和20%。如吐鲁番地区全区实施禁牧以来,牧草产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7.4—45.5公斤/亩,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5.8%,植被盖度显著提高。禁牧区局部地段受今年雨水的影响,草群中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牧草的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草畜平衡区放牧压力减轻,超载过牧、重度放牧现象得到初步缓解。

    四、建议

    1、今夏北疆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尤其是伊犁、昌吉、塔城等地州,由于打草场和冷季放牧场牧草产量下降明显,建议尽早做好冬草储备,解决冷季饲草不足的问题。

    2、建议结合本地区人工草地、农作物秸秆、青贮等饲草饲料储量测算合理的牲畜饲养量,做好今冬牲畜出栏及草畜平衡核定工作。

信息来源:新疆畜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