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了解到,综合气象条件及遥感监测结果估算表明,今年我国草原产草总量较去年增加3.6%。东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和宁夏大部以及华北等地出现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
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介绍,草原产草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每年的6月至8月是草原产草的关键时期。今年4月至9月,全国大部草原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主要草原区降水正常偏多,光温水匹配良好。特别是内蒙古和青海大部、甘肃中北部、宁夏大部等地的草原生态气象条件明显优于去年同期。
此外,今年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草原病虫害。良好的生态气象条件使这些地区的草原产草量明显增加,这也为当地牲畜越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并不是全国所有草原产草量都有所增加。”毛留喜说,3月至7月,新疆中北部持续高温、干旱,西藏西部草场在牧草返青关键期降水显著偏少,草原整体生态气象条件明显偏差。西南地区南部春季旱情严重,秋季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牧草生长受到影响。因此上述地区草原产草量不如去年,新疆北部和西藏西部部分地区产草量较去年减少50%以上。
气象专家建议,今年牧草减产的新疆和西藏应加大饲草储备、合理减畜,并注意防御雪灾;北方草原要加强秋冬防火工作,特别是内蒙古等牧草长势偏好的草原应加大防火力度,降低草原火灾风险和损失。
毛留喜说,草原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气象部门与农业部紧密合作,每月发布一次草原气象条件监测与评价报告,对产草量和载畜量进行监测和预报。
信息来源:畜牧兽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