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亩玉米地上的秸秆,仅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收割、打捆、粉碎的全过程,除了节省上千元的平整费用,回收的饲料还价值上千元,这都得益于新疆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饲草捡拾机。
现今,这台饲草捡拾机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农业部颁发的推广许可证,还被列为2013年新疆农机行列补贴项目,每台补贴1.7万元左右,农民只花4万元就可以买回一台捡拾机,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老黄,咋这闲呢,地里的玉米秸秆收完啦?”一个村民问道。
“收完了。”11月7日,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头工街东村村民黄国春背着手走在村头,乐呵呵地和遇到的同村村民打招呼。
“10亩地的玉米秸秆呢,咋收得那么快?”
听到这样的疑问,老黄答话的语调是充满了得意的:“今年租了个‘铁牛’,特能干,既省工又省力,还省钱呢。”
老黄所说的“铁牛”,是西域金马9GS1.7型饲草捡拾机。
黄国春家今年种植了10亩玉米,秋天收获时,他用打捆机把家里10亩地的玉米打了捆,之后的环节就是平整土地,好为来年耕作做准备了。
可是,地里还有相当数量的玉米秸秆,必须要经过灭茬、搂草才能平整这10亩耕地,做这些活,还要再次投入——灭茬费每亩是25元,装车费、粉碎费每小时至少是35元,这10亩地平整下来还得花费上千元,如果不请人自己做,估摸着也得干一周时间了。
11月5日,到黄国春家串门的邻居听说了他的为难事后,就提醒他:“你地里的玉米秸秆也能卖钱啊,请个‘铁牛’来帮忙就成。”
详细打听了“铁牛”的性能后,黄国春找到了邻村开拖拉机的村民吴建军,因为邻居告诉他,吴建军自己买了台“铁牛”。
11月6日,吴建军开着拖拉机,牵引着“铁牛”——西域金马9GS1.7型饲草捡拾机到了黄国春的地头。随着拖拉机驱动的节奏,“铁牛”开始了工作。机械前端底部带刀刺的绞轮将废弃的玉米秸秆拾起,输入粉碎机,捡拾机所走过的地方,打捆机打包后散落的玉米秸秆不见了,地上干干净净,约20分钟左右,捡拾机旋转成180度,从顶部将粉碎好的精细饲草料全部倒在了随行的小四轮车斗里。
不到1个小时,10亩地就被重新捡拾了一遍。黄国春算了一笔账:“这10亩地省了上千元的灭茬费、装车费、粉碎费,每亩还捡回了100多公斤饲草料,按照每公斤0.9元计算,还能挣100元钱。”黄国春高兴地说:“这个‘铁牛’吃肥料吐饲料啊。”
高兴的不止是黄国春,开拖拉机的农民吴建军更加高兴,他乐呵呵地说:“这台捡拾机是入秋后我花了5.8万元买回来的,到现在只干了15天的活,就已经挣了2.5万元,到明年随便干一下,不但能收回成本,而且还有几万元的赢利呢,真不愧是咱们农民自己研制出来的,就是实用。”
“铁牛”究竟是谁研制的呢?
据吉木萨尔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台饲草捡拾机是该县西域金马农业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该公司制造饲草粉碎机械已有10年的历史,累计生产各类饲草粉碎机1万多台套,今年生产的12台捡拾机,已被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和伊犁、石河子等地农民抢订一空。
西域金马农业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祝军说:“我也是农民的后代,深知农民一年耕作的辛苦,咱农民的企业就得为农民着想。吉木萨尔县共有农作物总面积65万亩,粮食类作物占到30万亩,现在这些粮食类作物90%实现了机械收割,基本是先由收割机收割、再由打捆机打捆,然后农民再把打好捆、加工过的秸秆装车回家,加工粉碎后喂给牲畜,程序多,成本大,还费工。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研发饲草捡拾机了,今年终于成功了,它可以完成收割机之后的3道工序。”
据悉,该产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农业部颁发的推广许可证,还被列为2013年新疆农机行列补贴项目,每台补贴1.7万元左右,农民只花4万元就可以买回一台捡拾机,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捡拾机如果在全县推广后,一年至少可以给农民节本增效5000万元。”吉木萨尔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颇感自豪地说。
对于这台饲草捡拾机,吉木萨尔县农机局高级工程师徐声彪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台饲草捡拾机不仅能捡拾粉碎玉米秸秆,还可以粉碎小麦、红花、水稻、高粱等其他农作物秸秆,这项发明填补了全国空白,把新疆农业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对减少秸秆焚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今后畜牧生产提供优质饲草和田间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做出重大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