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快餐2个小时qq_附近100元一小时_同城200带吹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兵团农九师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21

    地处塔额盆地的农九师,是一个人口数量、土地面积、资源占有量、交通状况等各方面在兵团都不占优势的边境师。但是,依靠420多万亩天然和人工草场等得天独厚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农九师走出了一条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逐渐摆脱了只能种旱地,靠看“老天爷”的脸色过日子的窘境。

   如今,农九师牲畜存栏80多万头(只),每年出栏牛羊100多万头(只),肉类总产19669万吨,不仅有新疆绿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肉制品龙头企业,还形成了10个规模达万头(只)以上的养殖基地,人均占有量在全兵团居首位。如此瞩目的成绩,对于目前兵团一些师、团不同程度地出现畜牧业生产低迷、徘徊现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品种改良

    依靠科技提升牲畜品质

    2000年前后,农九师为鼓励职工发展畜牧业致富,提高全师整体的畜牧养殖技术水平,把师里的羊作价归户,开始提倡改良羊的品种,更新养殖技术。养殖大户周静霞便是品种改良的受益人之一。

    2003年,东拼西凑了几万元的周静霞也走上了养羊之路,在当时,家家户户都养羊,但是发家致富的却不多。“当时养的是当地土种红羊,且缺乏养殖技术与知识。”谈到刚开始搞养殖,她觉得自己是“抓瞎”,“那时不懂品种改良、疾病防控,认为不需要养殖技术,简单地以为,养羊不就是把羊赶到山头吃草,羊自然就会长大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周静霞尝到了品种改良羊带来的甜头。当时,农九师开始引进德国美利奴、萨福克等肉毛兼用的新品种,并在各团积极推行品改。但是,职工因缺乏品种改良意识和市场信息,并不了解品种改良给畜牧业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

   “萨福克腿短、个头小,而且不合群,放养困难,大家都不喜欢养。”周静霞说。不过,周静霞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养了几只。当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的羊贩子来收羊的时候,不起眼的小个子萨福克的价钱却高出高高壮壮的红羊上百元。周静霞当时怎么也想不通,细问起来才知道,萨福克肉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那时我就明白了,养殖一定要走品种改良之路。”周静霞感慨。

    从不了解到初步认识,深入认识,再到完全接受,全部改良,周静霞用了7年时间。同时,这7年期间农九师职工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品种改良方面的养殖技术得到不断推广。“畜禽良种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关键。”农九师畜牧局局长付维明告诉记者,随着各团品改站的建立,如今,农九师已改良绵羊36万只,牛6000多头,占该师存栏总量的58%。“今后,我们要在每个团建立一个品改核心群,置换职工的土种羊,最终达到全部改良的目标。”付维明说。

    在品改的基础上,农九师还在畜牧技术体系网络的建设上下足了工夫。2010年,该师成立了畜牧科学研究所,专门搞技术推广,进行职工培训;还成立了畜牧兽医工作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全师牛羊进行疾病防控以及对牛羊的养殖过程、流向市场的过程进行监管,有效地保障了整个产业的良性运行。

    2011年,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一六八团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启用,为农九师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重要一翼,成为农九师产学研基地、职工培训基地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地,主要从事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不同杂交组合示范选择、饲料加工、程序化防疫等环节的研究工作,不断引导农九师畜牧业从传统向现代嬗变。

    【模式创新】

    山区放养与设施养殖相结合

    农九师现代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与现代养殖技术、经营观念的完美结合。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不同时期的农九师党委班子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从最初的“以牧为主”到1992年的“赶着牛羊奔小康”,再从2001年的“家家户户见牛羊”到现在的“唱响田园牧歌,科学发展农九师”。发展思路的不断调整,也能窥见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及农九师加速向现代畜牧业嬗变的踪迹。

    农九师所在的塔额盆地是哈萨克族牧工的传统牧区,380多万亩的天然草场绵延数百公里,但是,仅依靠放牧只能解决眼下的生活问题,却谈不上长远的发展。“农九师畜牧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如果不改变发展的模式,再好的发展条件也是浪费。”农九师政委周新军告诉记者。因此,将山区放养和农区规模化养殖相结合便成了农九师发展养殖业的必然选择。

   “山区放养的牛羊吃的是天然草,喝的矿泉水,绿色无污染,牛羊肉品质好;农区的养殖呈现规模化、现代化,出栏快、效益高。”付维明表示,半年放牧半年建设养殖基础设施,既提高了牛羊的品质,也扩大了牛羊的养殖规模。

    正是这一发展思路的转变,农九师加快了农区养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仅2011年,该师投资4429万元,新(扩)建万畜规模养殖场7个,新增棚圈143幢共6.2万平方米,全年出栏牲畜31.24万头(只)。

    为调动职工从事养殖业的积极性,农九师在畜牧养殖模式上不断创新。该师总畜牧师张挺军表示,农九师既有“产权明晰、核算到户、统一服务、规模经营”的家庭经营模式,也探索了“家家户户不见畜,户户按股有分红”的公司经营模式,养殖也更加专业。“工厂化养殖,工业化管理,在技术上、市场信息上共享,最终形成用工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从养到出栏形成规模,从散户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前进。”张挺军表示。

    一六四团的育肥牛场,由去年的单户育肥开始走联户共同育肥,有28户组建的养牛协会探索养殖经营模式。作为养殖大户周静霞表示,自己小家小户赶着羊上山放牧的确很辛苦。夏季进山区、冬季进农区是一条很好的选择, 发展养殖业确实要走品改之路和育肥高效之路。

   【规模经营】

    延伸生产链条推动产业化

    如果说,多年来农九师各级党委树立的“一心一意为职工谋利益”的思想是打开畜牧业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的话,那么在畜牧业发展从数量型到质量型实现突破的同时,农九师党委一班人目光始终瞄着畜牧业产业化,一直致力于实现畜产品加工出疆、出口的大突破,为职工群众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2001年,农九师以加工冷却排酸分割肉为主的新疆绿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结束了以往养殖户只能把活畜卖给“羊贩子”,价格由羊贩子垄断的历史。“企业的建立形成了与职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也间接地促成了规模化养殖。”绿翔牧业公司副总经理夏银军告诉记者。

    2007年,绿翔牧业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农四师和农六师各建起了一座畜产品加工厂。至此,农九师畜牧业真正实现了“品牌+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九师的龙头企业,绿翔牧业公司带动发展了全师养殖户7000余户,地方乡场养殖户2000余户。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绿翔牧业公司年加工能力发展到100万头(只),冷库总储存能力达7500吨,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等城市建立了销售分公司,建立销售网点200多个,培育起了自己的终端市场。该公司研制开发的绿翔牌优质排酸牛肉、羊肉、饺子、熟食产品、野菜、草原鸡、羊绒等七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直接摆进了内地发达城市的商场、超市和高级酒店。

    夏银军告诉记者,为了多样化经营,该公司已于去年开始研制熟食产品,目前部分产品试经营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该公司到“十二五”末,力争在各生产加工厂所属的师、团及地方乡场,建立和培育一批一次性生产能力达到1000只标畜以上的养殖大户100户,一次性生产能力达到万只标畜以上的养殖大户20户,使其为公司提供年出栏90万只安全、可靠、均衡的优质原料,并由此带动畜产品的品种改良率由现在的5%提高到45%,高档产品生产率由现在的2%提高到35%。

    面对这一更高更远的目标,农九师人在发展畜牧业的征程上又站在了新的起点……

    发展农业要选优凸特

    作为自然环境相对特殊、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九师,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政策指导之下,借助得天独厚的草场资源,走出了一条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九师不仅建成了绿翔牧业这样的肉制品龙头企业,还形成了10个规模达万头以上的养殖基地,逐步显现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大局,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取得十分明显的成绩。

    农业作为兵团基础和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对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兵团大农业结构中,又以传统种植业比重居大,但其经济效益却并不稳定。因此,兵团在发展农业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发展速度与规模,还应该根据师团所在特定区域内、特定自然条件下、特定资源优势中作出最佳的发展选择。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抢占市场,提高职工群众的收入,还能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固团场发展的根基。尤其是在市场需求多元化,产品需求特色化和精品化的大趋势下,选优凸特将是农业发展做大做强必然要求。

    如今,兵团在选优凸特已有较多成功先例,农九师畜牧业、农五师北疆葡萄、农四师树上杏干等等莫不如是。因此,对于那些搞农业却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师团来说,农九师畜牧业的发展战略和步骤值得思考和借鉴。

                                                         信息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