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新增了新疆的一只“鸡”和两只“羊”。1月7日,记者从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2012年年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经正式审批“吐鲁番斗鸡、吐鲁番黑羊、阿勒泰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新疆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已有23个。
新疆已有23个产品获批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自治区质监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刘新义介绍,近年来,新疆不断挖掘地理标志产品资源,打造地方特色的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目前,新疆已有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库尔勒香梨、伽师瓜、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等23个产品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本次获批的3个产品,是全区畜牧产品类首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此次申报工作成功,将对新疆畜牧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保护消费者免受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侵害,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吐鲁番斗鸡、吐鲁番黑羊、阿勒泰羊等畜牧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给农牧民带来实惠增加收入。
记者了解到,本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成功后,吐鲁番地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至5个,阿勒泰羊成为阿勒泰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
刘新义表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发挥其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也有着推动作用,为新疆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后,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加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标志使用和监督管理力度,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广泛挖掘本地地理标志产品,并积极拓展涉外地理标志,发挥地理标志及其专门保护在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吐鲁番黑羊和斗鸡市价节节攀升
据悉,2012年11月15-17日,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会专家组在听取了“吐鲁番斗鸡”、“吐鲁番黑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的陈述报告后,并就有关情况和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申报小组对专家组就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的质询进行了精心答辩,通过了专家组的技术审查。
吐鲁番黑羊在长期的选育下形成了适应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多风沙的吐鲁番盆地气候;能耐受粗纤维多、木质化强、多刺的、耐盐碱抗干旱的牧草植物,且能快速增膘和生长迅速,成为当地优良的绵羊品种。
据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标计科科长许山根介绍,目前,吐鲁番黑羊的数量不到10万头,市场价格为每公斤80元至100元。吐鲁番黑羊肉的价格是普通羊肉价格的一倍多,因养殖规模小,羊肉肉质好,市场前景很好。
吐鲁番斗鸡因肉质胶原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肉质鲜美有嚼劲,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在,吐鲁番斗鸡已经在乌市以及吐鲁番周边地区开始销售。
“吐鲁番黑羊和斗鸡的养殖规模有限,因此产品还没有进入内地市场。本次,这两个产品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在疆内外的影响力也会逐渐扩大,当地农牧民必然会扩大养殖规模,当地质监部门也会制定专门的养殖、加工标准,让产品更好地开拓市场。”许山根说。
据了解,吐鲁番斗鸡在全疆独树一帜,也是目前我国斗鸡三大品系之一。为了保护地方品种,也为了这一民间娱乐活动而发扬光大,吐鲁番地区的有关部门,在前几年就已建立了完善的斗鸡保种场,并给地方特有品种的保护进行重新定位,积极申请国家资金,建立种鸡档案,深化饲养管理,加大提纯复壮及相关措施,绝对保护斗鸡品种纯度。吐鲁番斗鸡已被列为新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公告,吐鲁番斗鸡保护区域范围为吐鲁番市二堡乡、三堡乡、艾丁湖乡、亚尔乡、葡萄乡、红柳河园艺场、胜金乡、恰特喀勒乡、七泉湖镇、大河沿镇、兵团农三师221团,鄯善县七克台镇、辟展乡、迪坎乡、达浪坎乡、吐峪沟乡、鲁克沁镇、连木沁镇、东巴扎乡,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博斯坦乡、夏乡、伊拉湖乡、阿乐惠镇24个乡镇、农场、团现辖行政区域。
吐鲁番黑羊保护区域范围为吐鲁番市二堡乡、三堡乡、艾丁湖乡、亚尔乡、葡萄乡、胜金乡、恰特喀勒乡、七泉湖镇、大河沿镇,鄯善县七克台镇、辟展乡、迪坎乡、达浪坎乡、吐峪沟乡、鲁克沁镇,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博斯坦乡、夏乡、伊拉湖乡、阿乐惠镇20个乡镇、农场、团现辖行政区域。
阿勒泰羊走俏韩国、日本
作为阿勒泰地区的地产土种绵羊——阿勒泰羊,本次也成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阿勒泰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法制科科长何红霞介绍,阿勒泰地区拥有天然的草场,阿勒泰羊主要食用当参、当归、蘑菇、木耳等珍贵药用植物和真菌体,肉质较为鲜美。
何红霞说,阿勒泰羊不仅在甘肃、上海、河南等内地省市备受欢迎,近年来,随着阿勒泰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已经在韩国、日本以及部分中亚国家销售,并且一路走俏。
阿勒泰羊以天然植被为主要饲料,补饲适量的苜蓿、三叶草和青干草。以四季放牧为主,采用暖季放牧、冬季放牧加舍饲的方式。羊舍(圈)建筑形式为齐脊式,按照一平方米一只羊的标准建设。
阿勒泰羊发展历史悠久,是古老的哈萨克绵羊品种中的一个分支品系。早在公元前后为哈萨克的祖先(乌孙人)所饲养,据《新唐书》记载“当时唐朝管辖的隶居(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出大尾羊,尾上磅重重十斤”。据资料记载“在北宋祥符天喜年间,龟兹可汗谴使几次向宋朝进贡香药、花蕊、布匹、名马、独峰驼、大尾羊”可见宋朝时期大尾羊被人们视为珍物。阿勒泰羊的品种特点该羊是阿勒泰地区古老的粗毛绵羊品种,经过上千年的独特地域自然环境条件的长期驯化,在放牧条件下经哈萨克牧民长期选育而育成。该羊体型大,抓膘育肥快,肉脂生产性能高,羔羊生长发育快且早熟突出,屠宰高。四肢刚劲有力,肌肉发达、能长途跋涉。转场期间能忍饥耐渴、抗严寒、耐暑热,抗病力强。能自身调节机体代谢平衡。饲养成本低、收入高。肉质鲜嫩可口、无膻味、具有滋补药用作用,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公告,阿勒泰羊保护区域范围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7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信息来源:乌鲁木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