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划一的水泥墙面,高大宽敞的内圈。1月20日,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劳希浩诺尔村,记者猛然看到一大片截然不同的规模化暖圈,感觉是“颇有气势”。
这是村民闵万胜投资近百万元建起来的牛羊育肥基地,占地25亩。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目前栏中仅有50余头牛。
“你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暖圈呢?”
“我不是为了自己而建的,是为了给合作社的社员们养牛用的,他们把牛托养在我这里,可以腾出人手去种地、打工,挣更多的钱。”
据本布图镇党委书记逯学忠介绍,闵万胜是镇里的育肥户,有19年牛羊育肥经历,成为育肥致富的带头人。
闵万胜从26岁开始养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通常是在赶巴扎里挑那些健康然而比较瘦的牛,买回来后在栏里育肥4个月就可出栏了。这4个月的时间,每头牛平均增重在150公斤以上。5000元进的一头牛,4个月后就可卖到9000余元——1.2万元。
比如他在去年9月进的20多头牛,赶在今年1月价钱最好时卖掉了,净赚5万余元。
他卖牛是宰着卖,除了卖肉,还可以卖牛皮、牛杂,“我就喜欢养肉牛,熟悉,好挣钱,有时还有意外收获,有一次发现了牛黄,光牛黄就卖了2000多元钱。”
自己富起来了,他于2008年成立了富农养殖合作社,想依托合作社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看到农民们家里养几头牛也需要专人喂养,他就在想,“奶牛有托牛所,肉牛为什么不能搞托牛所呢?这样,集中饲养,农民们节约了成本,又可以让牛儿全部按我的经验喂养,大家都富得更快了。”
就这样,2012年,他投入全部积蓄95.6万元,开建这可以容纳400头牛的现代化暖圈,当年冬季就投入使用了。
“我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让所有社员用,还给他们提供价格最低的饲料,销售时赶在价格好时,这样社员们的一头牛在这里比他们自己养的多卖个500元应该没什么问题。今后,我还要在镇里的支持下建屠宰场、冷库,让农民们养牛的钱全部自己挣。”闵万胜自信满满地说。
信息来源:新疆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