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快餐2个小时qq_附近100元一小时_同城200带吹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我院科研人员开发出全天候毛绒快速检测技术

来源:质标所 发布时间:2016-07-07

 

为了解决毛绒生产销售方面的难题,自2008年开始,新疆畜牧科学院联合中国纤维检验局及北京、克拉玛依等多家单位,在国家和自治区等各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大量采集不同产地毛绒用动物的样品,开展细度、长度参数测试,积累了大量数据,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历时8年,开发研究出全天候毛绒快速检测技术,在国内同领域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6月8日,我院科研人员在种羊科研繁育基地内利用检测仪对羊绒进行了现场检测。随时随地把羊毛绒剪下来就可以进行细度和长度等多项参数一起检测,把原本1个样品从采样到送检,再到结果反馈,至少需要3至5天的毛绒检测过程,如今只需要40秒左右检测完毕,并且误差范围在0.2微米以内,高于0.3微米的国际标准。这种一体化全天候便携式户外多种毛绒快速检测仪如手提行李箱般大小,由相机镜头,电脑笔记本等结构构成。工作人员从羊群中随意拉出一只羊剪下一撮羊毛绒,将其直接铺平在样品夹板上,启动测试平台,检测数据即刻显示。

绒毛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天然纤维之一,是世界畜产品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是资源保护、育种、饲养管理、毛绒采集、还是贸易销售,执法检查,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对毛绒品质进行准确便捷的评价。但由于毛绒品质的检测数据会随着环境温湿度变化而变化,而且毛绒中含有种类非常多的各种杂质,因此传统的检验方法只能依赖恒温恒湿等环境条件以及前处理设施设备才能检测。此外,毛绒都是散纤维的聚合物,检测数量大(且以细毛羊为例,每平方厘米毛纤维可以达到2000-8000根),与此同时,毛绒品质和遗传、营养、健康、性别、年龄等都有关系,变化较多,检测量大。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毛绒客观检测就被作为重要的育种及生产纺织加工的基本技术手段。国内外开发了不少可以依赖恒温恒湿的毛绒检测设备,但也造成毛绒检测就像固定电话被限定在实验室。而事实上育种、毛绒生产、贸易等大多在户外,传统的检测技术难以应用到这些场景中。所以长期以来,虽然连农牧民都知道质量重要,但是难以应用这些技术。也正是因为缺少便捷准确评价的技术,开展育种变细的细毛绒分不出来,新疆、西藏、内蒙古的细绒细毛95%以上都混杂在普通毛绒中销售,未能发挥出应有效益。

全天候便携式多种毛绒快速检测仪涉及畜牧、纺织、光学、电子、信息、管理、机械等多学科知识体系,是各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标准化技术,可以检测包括羊毛羊绒、驼绒、牦牛绒在内的8种毛绒。已形成成熟技术4项、创新技术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8项。该项技术就像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的飞跃,使得毛绒检测不再依赖恒温恒湿室,同时不需要前处理,检测速度快,即时出结果,能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育种、饲养管理与营养改善、毛绒生产质量控制、贸易、加工、公证检验、科研等。节省时间、水电,不污染环境。此外,还有两种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建立优毛优价的市场机制。因为质量检测出来,才能使得交易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而优毛优价,才能从市场角度引导农牧民改进品种与饲养管理。二是实现从质量管理主体的变化。过去微米级检测的精密仪器只能检验部门用,农牧民因为缺少评价手段难以将细长毛绒与粗短毛绒分开,好坏一个价。而此项成果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与集成,把精密仪器变成了适用于农民的皮实耐用便捷无所谓检验环境的农业机械,真正实现“质量是管出来的,更是生产出来的”。该设备研发技术2015年12月已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国际先进”。

运用这项技术大范围开展毛绒现场客观检测,新疆畜牧科学院技术团队能够较之以往更加快捷的发现各类毛绒用动物的优质种质资源,能够更大范围增强新疆毛绒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应用和推广,将为自治区毛绒整体质量水平提升和毛绒领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